演示站

演示站

春节的简短故事_关于春节的传统小故事

佚名 278

《放鞭炮,穿红衣》

过年放鞭炮,穿红衣的习俗,也和年兽有关。

每到年兽下山这一天,家家户户都关闭门窗,躲在屋里不敢出来。可是,有一次,又到了年兽下山的日期,有两个小孩特别淘气,不听妈妈的叮嘱,偷偷跑到街上去玩,他们又蹦又跳,还噼里啪啦放起了鞭炮。

这时,饥肠辘辘的年兽正好走了过来,看到两个白白胖胖的小孩,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。年兽正要扑上去吃掉,突然看到小孩手里有样长长的东西,一边冒着白白的浓烟,一边噼里啪啦地怪叫。年兽以为这是人类新发明的、专门对付它的神秘武器,吓得转身就跑。

年兽正跑着,忽然看到有户人家正在关窗户,站在窗前的女子穿着一件崭新的红衣服,特别鲜艳,年兽一看到这种鲜艳的红色,眼睛立刻像着了火一样痛,于是顾不得吃东西,嗷嗷叫着逃回深山去了。

从此以后,人们知道年兽害怕鞭炮声和红衣服,于是每到年关,家家户户都穿红衣,放鞭炮。

《送灶神》

有些地区,把腊月二十三定位年节的开始。

腊月二十三是灶神上天庭汇报工作的日子,每到这一天,家家户户买又黏又甜的糖送灶神,目的是黏住灶神的嘴巴,让他难开口说坏话。还要准备一点黄豆和干草,作为灶神和马长途跋涉所需的干粮、草料。

此外还要焚香、叩首,并喃喃叮咛:“上天言好事,回宫降平安”之类的话。送走灶神之后,正月初四再把灶神接回来。接灶神的仪式很简单,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贴一张新的神像即可。

相传,灶神本来是一个嗜赌如命的赌徒,输光了家产,连媳妇都卖了,最后以行乞为生。他的媳妇又嫁到一个殷实的家庭,赌徒行乞时无意中遇到了妻子,羞愧难当,钻进灶火中把自己烧死了。死后,被玉皇大帝封为了灶神。

《桃符与春联》

在中国古代神话中,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,当中有座山,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,树上有一只金鸡,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,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赶回鬼域。

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下,门边站着两个神仙,一个叫神荼、一个叫郁垒。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,神荼、郁垒就会立即发现,并用芒苇做的绳子将它捆起来,送去喂老虎。

天下的鬼魂都畏惧神荼和郁垒。于是,民间就用桃木刻成神荼和郁垒的模样,供在自家门口,用来避邪防害。

后来,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、郁垒的名字,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。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“桃符”。再后来,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,一来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,二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,三来装饰门户,以求美观。又后来,人们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,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,用以表达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。

《贴门神》

在许多地区,仍旧保留着春节贴门神的习俗。

古人认为,相貌出奇的人往往有神奇的秉性和不凡的本领,他们心地正直善良,具有超高的捉鬼擒魔的能力。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,相貌狰狞,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,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魑魅魍魉战斗。

除了神荼和郁垒,民间信奉的门神还有唐朝的武将秦叔宝和尉迟恭。相传,唐太宗有段时间半夜经常听到门外鬼魅呼号,彻夜无法安睡,于是就让这两位武艺超强的武将手持兵器立在门的两边镇守,第二天夜里,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。

后来,唐太宗干脆找人把这两位武将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,慢慢地,这一习俗也开始在民间流传,秦叔宝、尉迟恭也成为人们信赖的门神。


标签: 灶神门神这一